辛勤得茧不盈筐,灯下缫丝恨更长。
著处不知来处苦,但贪衣上绣鸳鸯。
咏蚕。唐代。蒋贻恭。辛勤得茧不盈筐,灯下缫丝恨更长。著处不知来处苦,但贪衣上绣鸳鸯。
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,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。
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,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。
盈:满。
缫(sāo)丝: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。
著:穿衣。
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,便国势衰微,到了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,唐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。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封建统治者反而加紧了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。诗人在蜀时任过县令,多接触下层农民,目睹和耳闻农民的疾苦。此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,深刻的反映了这些社会现实。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十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245-246
2、尚作恩 等.晚唐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7:306-307
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。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,只是用“辛勤”与“得茧不盈筐”互相对照,突出了蚕事的艰辛。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,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“灯下缥丝恨更长”。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,既形象又贴切。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,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,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。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,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,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,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。
第三句诗锋一转,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。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,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,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。这样,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,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,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,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,社会作用更广泛了。
全诗语言通俗,明白如话,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,使诗意更加鲜明,加强了诗的表现力,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。
蒋贻恭,五代后蜀诗人。一作诒恭,又作诏恭,江淮间人。唐末入蜀,因慷慨敢言,无媚世态,数遭流遣。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,起为大井县令。贻恭能诗,诙谐俚俗,多寓讥讽。高祖末年,臣僚多尚权势,侈敖无节,贻恭作诗讽之,高祖赞为“敢言之士也。”《咏安仁宰捣蒜、《咏虾蟆》、《咏王给事》等,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,为彼所恶,痛遭捶楚。《全唐诗》收录其诗十首。...
蒋贻恭。蒋贻恭,五代后蜀诗人。一作诒恭,又作诏恭,江淮间人。唐末入蜀,因慷慨敢言,无媚世态,数遭流遣。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,起为大井县令。贻恭能诗,诙谐俚俗,多寓讥讽。高祖末年,臣僚多尚权势,侈敖无节,贻恭作诗讽之,高祖赞为“敢言之士也。”《咏安仁宰捣蒜、《咏虾蟆》、《咏王给事》等,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,为彼所恶,痛遭捶楚。《全唐诗》收录其诗十首。
陈思孝石田山房。明代。王恭。阿谁书室山阴墅,旧是郎官栖隐处。山头先雪剪茅茨,石上开云种禾黍。禾黍秋香酒满杯,绿萝花发映莓苔。龙龛树底钟初断,金漆湖边月又来。柴门尽日人稀到,山叶无风自飞堕。阶下红泉鸟饮残,谷口青泥鹿行破。忆昨郎官未仕时,石田茅舍此栖迟。青山醉逐渔樵伴,白眼羞逢杜宛儿。金陵大道青天上,别后丘园也惆怅。四壁寒蛩夜夜声,一帘草蔓青青长。往事浮云共渺然,风流嘉政殁仍传。旧箧愁看书尚在,开门时见揭犹悬。看君亦是青云器,野性还应爱山水。高卧山中绝世尘,萧萧风木更悲辛。男儿达节有如此,未必寻常畎亩人。
寄永倅周敦颐虞部。宋代。赵抃。君去濂溪湖外行,倅藩仍喜便乡程。九疑南向参空碧,二水秋临彻底清。诗笔不閒真吏隐,讼庭无事洽民情。霜鸿已到衡阳转,远绪凭谁数寄声。
拜和老人见寄韵。宋代。洪咨夔。阿翁莹彻八窗冰,独爱春郊画有声。正鮆肥桃涨暖,欲河魨上荻芽生。惊雷破柱眠逾稳,明月中庭酌屡更。应待儿归相从臾,万红堆裹槊齐横。
赠曾源泉布衣擢两浙都阃和万史部两溪。明代。卢宁。两承詹白下,一见识班生。北望纡筹策,东行洗甲兵。庙堂分外阃,吴越倚长城。后夜秦淮月,依稀细柳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