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木卧平沙,摧残岁月赊。
有根横水石,无叶拂烟霞。
春至苔为叶,冬来雪作花。
不逢星汉使,谁辨是灵槎。
古木卧平沙。唐代。王泠然。古木卧平沙,摧残岁月赊。有根横水石,无叶拂烟霞。春至苔为叶,冬来雪作花。不逢星汉使,谁辨是灵槎。
一棵古树横卧在沙地之上,它备受摧残树龄已经老大。
树根横穿进石缝中寻求水分,也没有叶子来拂动烟霞。
春天到了枝上滋生苔藓当叶子,冬天枝上落雪如开花。
没有遇到银河的使者,谁能辨认出这就是上天的木筏?
平沙:指广阔的沙原。
岁月:年月。泛指时间。赊:久远。
水石:指流水与水中之石。
烟霞:烟雾;云霞。
春至:春天来到。
星汉:指天河,即银河。
灵槎(chá):能乘往天河的船筏。槎:木筏。
参考资料:
1、彭国忠 等.唐代试律诗.合肥:黄山书社,2006:4-5
此诗《文苑英华》卷一八七入“省试”类。《石仓历代诗选》卷三十三,题前有”试“字。清人试律诗选本,亦多选之。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。从王泠然无落第记载,极其中第后经历诸多而年寿不永推测,此诗极有可能即是开元五年(717年)应试时所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彭国忠 等.唐代试律诗.合肥:黄山书社,2006:4-5
此诗首联上句直接从正面破题,下句承写诗题中之“古”字,一“赊”字形容年代久远,是对“古”字的申写,同时总起全诗。次联主要具体描写古木的卧姿。一“横”字暗暗点题。三联上句承写二联下句的“无叶”二字。此联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描写古木,不言古木无叶无花,而言其春以苔为叶,冬以雪为花,极其巧妙灵动,得艺术辩证法三昧。然而,无论春夏秋冬,古木始终无叶无花,毫无生机,人们不禁要问:如此古木又有何用?这便逗出末联作一突起,指出此木乃良材,只可惜不遇伯乐而已。此联在这一表层意义的背后,蕴藏着作者的寄托,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赏识,以有所作为的迫切愿望。
此诗产生的时代比较早,八句,与一般试律诗的六韵十二句略不同,为后人提供了有唐早期试律之范本。
王泠然(?692--?725),字仲清。太原(今属山西)人。开元五年登进士第,后官太子校书郎。曾上书张说自荐,未果。秩满,迁右威卫兵曹参军。工文赋诗。气质豪爽,当言无所回忌,乃卓荦奇才,济世之器。惜其不大显而终。有集今传。...
王泠然。王泠然(?692--?725),字仲清。太原(今属山西)人。开元五年登进士第,后官太子校书郎。曾上书张说自荐,未果。秩满,迁右威卫兵曹参军。工文赋诗。气质豪爽,当言无所回忌,乃卓荦奇才,济世之器。惜其不大显而终。有集今传。
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,书此赠 其三。明代。袁宗道。豪性与颠毛,一斩一齐落。独有爱山心,不受铜刀削。
鄱阳湖早发。明代。彭孙贻。大江风雨片帆开,巨浸稽天入望回。五老参差烟树合,二孤明灭白云来。楼船尚忆沈戈日,高阁谁占作赋才。南望潇湘更无际,孤鸿欲下自徘徊。
八十吟十绝。宋代。刘克庄。试笔懒题新郁垒,拂尘聊挂古钟馗。斑衣纪节诸孙喜,白首添年一老悲。
八月初七日终夜大雷震雨如倾注风败吾藩篱拔。宋代。韩淲。晴明天气佳,草木浮光煇。珍禽各翔语,群花竞芳菲。人情春和时,怡游类忘归。常阳一以亢,旱甚翻嘘欷。赤地至千里,焉有不年饥。家家望云霓,想像阴雨霏。狂飚震雷吼,连夕恐非机。溪涨桥已解,拍岸欲平矶。所幸蛙黾尔,跳噪皆轻肥。居民其奈何,泥淖生理微。意欲问彼苍,何日生清晖。由来此阴阳,岁事中和希。今年积秋热,焦熬在郊圻。既雨复苦风,拔树败墙围。后土无乾处,眇予将畴依。
帝耕藉田 其一。明代。梁亭表。阁道春风动地来,青郊十里泰坛开。晴分帐殿金为埒,春入桑田锦作堆。赐食歌欢瞻圣藻,调羹辛苦属盐梅。侍臣拜献争嫌拙,播岳空惭短赋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