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迥(566~630)唐代僧。冯翊(陕西)临晋人,俗姓田。聪慧绝伦,博通经典,年少出家。住京师大庄严寺,常于春夏之间云游山林,精进修业,致力于大乘教说之布衍,好嘲笑当代世人之重视武功,而努力于老庄、诗、史等文学研究,人皆敬畏,号大论主。大业十年(614)入禅定寺。后应诏入鸿胪寺,教化三韩(新罗、高句丽、百济)之外国留学生及诸方之士。贞观三年(629)入蜀,从事道俗之宣化。贞观四年示寂于法聚寺,世寿六十五。(续高僧传卷十三)...
神迥。神迥(566~630)唐代僧。冯翊(陕西)临晋人,俗姓田。聪慧绝伦,博通经典,年少出家。住京师大庄严寺,常于春夏之间云游山林,精进修业,致力于大乘教说之布衍,好嘲笑当代世人之重视武功,而努力于老庄、诗、史等文学研究,人皆敬畏,号大论主。大业十年(614)入禅定寺。后应诏入鸿胪寺,教化三韩(新罗、高句丽、百济)之外国留学生及诸方之士。贞观三年(629)入蜀,从事道俗之宣化。贞观四年示寂于法聚寺,世寿六十五。(续高僧传卷十三)
修源。宋代。李彭。修源寒皎镜,湛湛有馀地。居然起滩濑,无复保夷粹。人实不易知,出处非细事。悬知成小草,何苦辞远志。饥求仁者粟,不用滥乞米。清言岂置患,高谊世所韪。君看陆平原,华亭思鹤唳。季野虽不言,四时气亦备。一饱会有时,幽园动春意。
赠端上人。宋代。刘才邵。传得无声曲,有时弹向人。雪峰年老大,风穴语尖新。吼月泥牛困,抽条石笋春。衣珠犹不重,岂更觉身贫。
酬将作于少监。唐代。方干。由来至宝出毫端,五色炎光照室寒。仰望孤峰知耸峻,前临积水见波澜。冰丝织络经心久,瑞玉雕磨措手难。不是散斋兼拭目,寻常未便借人看。
乌石醴泉。明代。陈显。醴泉何代启仙源,石瓮濒招汲满樽。灵异还同芝草瑞,春游堪拟杏花村。论人应不笑糟粕,田父无妨贮瓦盆。世味任从甘淡泊,莫令沉醉送朝昏。
冬日杂兴 其一。明代。袁宏道。残菊收新药,丹书缀断编。砚呵胶婢指,苔老夹冰钱。百衲支风惯,空杯见雪颠。缄书报知己,霜满蜡花笺。
阳羡杂咏十九首 李径。唐代。陆希声。一径秾芳万蕊攒,风吹雨打未摧残。怜君尽向高枝发,应为行人要整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