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倾水泻须凭闸,千里雷车信怒嗥。卷浪抛开珠散彩,崩空舞碎雪分涛。
七十二门向北牢,东归此去渐凭高。锦云旋绕织秋袍,仙障中分虎势绦。
鸣锣击鼓壮滔滔,行人驻看跃渊艚。飞帆拥簇驾图旄,推窗卷幔得挥毫。
临清过闸口号。宋代。道济。地倾水泻须凭闸,千里雷车信怒嗥。卷浪抛开珠散彩,崩空舞碎雪分涛。七十二门向北牢,东归此去渐凭高。锦云旋绕织秋袍,仙障中分虎势绦。鸣锣击鼓壮滔滔,行人驻看跃渊艚。飞帆拥簇驾图旄,推窗卷幔得挥毫。
济公(1148年—1209年),原名李修缘,南宋高僧,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,后人尊称为“活佛济公”。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,貌似疯癫,初在国清寺出家,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,随后住净慈寺,不受戒律拘束,嗜好酒肉,举止似痴若狂,是一位学问渊博、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,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,杨岐派第六祖,撰有《镌峰语录》10卷,还有很多诗作,主要收录在《净慈寺志》、《台山梵响》中。济公懂中医医术,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。他好打不平,息人之诤,救人之命。他的扶危济困、除暴安良、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,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。...
道济。济公(1148年—1209年),原名李修缘,南宋高僧,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,后人尊称为“活佛济公”。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,貌似疯癫,初在国清寺出家,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,随后住净慈寺,不受戒律拘束,嗜好酒肉,举止似痴若狂,是一位学问渊博、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,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,杨岐派第六祖,撰有《镌峰语录》10卷,还有很多诗作,主要收录在《净慈寺志》、《台山梵响》中。济公懂中医医术,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。他好打不平,息人之诤,救人之命。他的扶危济困、除暴安良、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,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。
和余周郎中见寄。宋代。范纯仁。宦游从昔各艰难,方寸宁禁百虑干。忧患早催颜鬓老,风波回念骨毛寒。词场久托平生契,酒席方陪此日欢。致主庇民嗟晚矣,只堪相约挂尘冠。
霞外亭二首。宋代。刘应时。诗眼眈眈细八荒,小亭徙倚湿山光。飞鸿影落遥岑外,兴与飞鸿更渺茫。
寓泉之定空寺。宋代。毛珝。斋钟声断佛香销,闲步虚廊转几遭。浊世自缘君不舍,青山岂是俗难逃。鸟如留客音声好,松似骄人意气高。因悟宿根元自有,栽培功浅长蓬蒿。
神堂铺前桃花。宋代。杨万里。北江二月政春寒,初见桃花喜未残。腊月潮州见桃李,元来不作好春看。
鹧鸪天 西湖。宋代。林淳。天近袄知雨露浓。湖山无日不春风。闲花野草皆掀舞,曾在君王顾盼中。时易得,会难逢。朝为逆旅暮三公。蛟龙得雨飞无便,鸡犬腾云夙有功。
自关西回展外舅大夫之墓用前韵。明代。李梦阳。遥阡无计扫春莱,絮酒何因到夜台。西客两年和泪到,北风千里共愁来。田园树大身先葬,书画楼成昼不开。殁后外孙今五尺,百年遗恨使人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