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史经丧乱,天幸有所归。但恨后十年,时事无人知。
兴废属之天,事岂尽乖违。传闻入雠敌,秖以兴骂讥。
老臣与存亡,高贤死兵饥。身死名亦灭,义士为伤悲。
哀哀淮西城,万夫甘伏尸。田横巨擘耳,犹为谈者资。
我作南冠录,一语不敢私。稗官杂家流,国风贱妇诗。
成书有作者,起本良在兹。朝我何所营,暮我何所思。
胸中有茹噎,欲得快吐之。湿薪烟满眼,破砚冰生髭。
造物留此笔,吾贫复何辞。
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五。金朝。元好问。国史经丧乱,天幸有所归。但恨后十年,时事无人知。兴废属之天,事岂尽乖违。传闻入雠敌,秖以兴骂讥。老臣与存亡,高贤死兵饥。身死名亦灭,义士为伤悲。哀哀淮西城,万夫甘伏尸。田横巨擘耳,犹为谈者资。我作南冠录,一语不敢私。稗官杂家流,国风贱妇诗。成书有作者,起本良在兹。朝我何所营,暮我何所思。胸中有茹噎,欲得快吐之。湿薪烟满眼,破砚冰生髭。造物留此笔,吾贫复何辞。
元好问,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;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,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;七岁能诗,十四岁从学郝天挺,六载而业成;兴定五年(1221)进士,不就选;正大元年(1224 ),中博学宏词科,授儒林郎,充国史院编修,历镇平、南阳、内乡县令。八年(1231)秋,受诏入都,除尚书省掾、左司都事,转员外郎;金亡不仕,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;工诗文,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;诗词风格沉郁,并多伤时感事之作。其《论诗》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;作有《遗山集》又名《遗山先生文集》,编有《中州集》。...
元好问。元好问,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;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,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;七岁能诗,十四岁从学郝天挺,六载而业成;兴定五年(1221)进士,不就选;正大元年(1224 ),中博学宏词科,授儒林郎,充国史院编修,历镇平、南阳、内乡县令。八年(1231)秋,受诏入都,除尚书省掾、左司都事,转员外郎;金亡不仕,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;工诗文,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;诗词风格沉郁,并多伤时感事之作。其《论诗》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;作有《遗山集》又名《遗山先生文集》,编有《中州集》。
铁城长至。清代。成鹫。殊方风日八方同,到处天心静处同。海国千家通赤县,沧溟一气应黄钟。南来渐返羲和驭,老去难追夸父踪。从此不愁山路远,昼长容我信孤筇。
鹧鸪天 有感。清代。纪映淮。落尽红香绿满枝。韶光如驶去难追。春归过去鹃啼血,小阁帘垂乳燕窥。情脉脉,意孜孜。无言常自费寻思。连天草色和烟碧,何事东风着意吹。
书陆务观所藏阿罗汉像一轴。宋代。曾几。大阿罗汉十有六,一一腾空见人足。手持贝叶坐禅林,称不动尊惟我独。
挽陈衍死敌。明代。陈一龙。荣膺一命出徂征,勇士堂堂统义兵。誓志矢心甘效死,愁云落日竟捐生。香山拟并孤高节,锦水空流咽哽声。英爽不随阴晦散,夜来长傍斗星明。
寄司马先生 其四。明代。庄昶。别无书寄去无诗,形迹俱忘老病时。昨夜朱弦弹绝意,只惟溪月洞云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