怅想子山起一经,是谁帮济未成名。短檠初事人皆笑,宗伯先公独用情。
怀故司训姚子山诗书付族孙姚植之。明代。湛若水。怅想子山起一经,是谁帮济未成名。短檠初事人皆笑,宗伯先公独用情。
(1466—1560)广东增城人,字元明,号甘泉。少师事陈献章。弘治十八年进士,授编修。历南京国子监祭酒,南京吏、礼,兵三部尚书。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,主张“随处体认天理”,“知行并进”,反对“知先行后”,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。后筑西樵讲舍讲学,学者称甘泉先生。卒谥文简。著有《心性图说》、《格物通》、《甘泉集》等。...
湛若水。(1466—1560)广东增城人,字元明,号甘泉。少师事陈献章。弘治十八年进士,授编修。历南京国子监祭酒,南京吏、礼,兵三部尚书。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,主张“随处体认天理”,“知行并进”,反对“知先行后”,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。后筑西樵讲舍讲学,学者称甘泉先生。卒谥文简。著有《心性图说》、《格物通》、《甘泉集》等。
寄吴舍人明卿。明代。梁有誉。故园伏枕感居诸,楚粤相思万里馀。尺素不传衡岳雁,寸心空念武昌鱼。才高宋玉还成赋,价重荆金只较书。落日浮云聊望远,秋花春草倍愁馀。东方待诏官仍拙,北海开尊岁不虚。骧首云霄怀谏猎,侧身江岛愿为渔。祇怜后会形容老,转愧前贤德业疏。郎署昔时堪浪迹,干戈何地可安居。忘忧岂有中山酒,抱病长乘下泽车。知己相逢如问讯,朱明洞口一茅庐。
送刘贤甫之馀干尉。宋代。吕南公。太学诸生初入官,绿衣新尉古馀干。科场得志已容易,下邑徒劳不足难。萑泽察奸行缭绕,缿厅参论坐盘桓。羽仪更养文章去,他日云天见孔鸾。
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二八 董邵南。宋代。林同。躬稼复樵渔,养亲还读书。不闻官赐帛,惟见吏催租。
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三。明代。薛瑄。正是霜台弭节时,不堪风物动相思。庭前绿草飞蝴蝶,城外清江叫子规。北地关河频入望,南天雷雨自无私。预将归橐酬知己,万里观风剩有诗。
和利州鲜于转运。宋代。司马光。华堂选形胜,地直巽之隅。主人心洁齐,公闲此燕居。西来故乡客,东过朝大夫。时逢志所惬,下榻同欢娱。琴棋间壶觞,赋咏杂歌呼。民间既羲皇,席上宜华胥。每思就一醉,幸无官守拘。奈何三千里,风埃与泥涂。
送姚太博。宋代。郭祥正。春风动地吹春去,行人不肯江边住。片帆朝挂暮千里,烟雾苍茫宿何处。夫君少年日,射策明光宫。同时得意三百辈,上林曾醉桃花红。十馀年间事超忽,几在青云几白骨。君虽未甚荣,亦足有馀乐。存心不负圣与贤,何须画影凌烟阁。浔阳城头北楼壮,邂逅相逢观暝涨。鱼龙奔走势莫分,却忆当年兵火愁杀人。至今战场无绿草,冤魂夜哭寒蟾老。临风沥酒一吊之,而我浮生何足道。聊为君行歌数声,青山截断江流平。晴云相对似能舞,野鸟好语如吹笙。却送闲愁付沧海,身虽离异心无改。若到蓬莱王母家,为攀桃树遥相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