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折不挠剩此身,更将斯道委何人。尚无一鹤归秋水,只有孤忠绕紫宸。
佛火几分冬煦色,海滨方识圣朝仁。东山莫说惟高枕,试看攀辕泪满巾。
送马潜庵宪副归都门。明代。释今无。百折不挠剩此身,更将斯道委何人。尚无一鹤归秋水,只有孤忠绕紫宸。佛火几分冬煦色,海滨方识圣朝仁。东山莫说惟高枕,试看攀辕泪满巾。
今无(一六三三—一六八一),字阿字。番禺人。本万氏子,年十六,参雷峰函是,得度。十七受坛经,至参明上座因缘,闻猫声,大彻宗旨。监栖贤院务,备诸苦行,得遍阅内外典。十九随函是入庐山,中途寒疾垂死,梦神人导之出世,以钝辞,神授药粒,觉乃苏,自此思如泉涌,通三教,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,谒师叔函可,相与唱酬,可亟称之。清圣祖康熙十二年(一六七三)请藏入北,过山东,闻变,驻锡萧府。十四年回海幢。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。著有《光宣台全集》。清陈伯陶编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卷四有传。...
释今无。今无(一六三三—一六八一),字阿字。番禺人。本万氏子,年十六,参雷峰函是,得度。十七受坛经,至参明上座因缘,闻猫声,大彻宗旨。监栖贤院务,备诸苦行,得遍阅内外典。十九随函是入庐山,中途寒疾垂死,梦神人导之出世,以钝辞,神授药粒,觉乃苏,自此思如泉涌,通三教,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,谒师叔函可,相与唱酬,可亟称之。清圣祖康熙十二年(一六七三)请藏入北,过山东,闻变,驻锡萧府。十四年回海幢。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。著有《光宣台全集》。清陈伯陶编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卷四有传。
眼儿媚。清代。王时翔。碧藕飞丝寸肠柔。谁与割闲愁。开帘待燕,倚阑迎月,忆在红楼。玉骢嘶出欢丛去,萧瑟冷如秋。云光黯黯,雨花片片,风叶飕飕。
金陵四首 其二。明代。黄省曾。凤至筑凤台,台存凤不来。落日眺台上,忽生素王哀。纷纷行路人,宁有知吾衰。
学懒首尾吟。明代。张弼。学懒年来苦未能,鸡声催促每晨兴。行亲农亩春耕具,坐伴儿曹夜读灯。起凤腾蛟词不及,春蛇秋蚓笔堪憎。劳形碌碌徒为耳,学懒年来苦未能。
徐续先生为题拙集次韵奉和。南北朝。刘峻。文物宁堪老辈看,十年风雨不胜寒。史无前例唯馀烬,诗有离忧始可观。已似沉沉将偃草,却开淡淡未锄兰。读君玉佩琼琚句,愧乏佳篇感且叹。
村居二首。明代。唐顺之。偶然灌园兴,不是学于陵。醉卧松间月,行攀岩下藤。睢于窃自愧,捭阖又无能。惟应白社里,谈笑共高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