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耻斯不辱,知足常有馀。岂无负郭田?亦有堆床书。
春风茶新苗,雨过还当锄。准拟读书暇,茗饮甘如酥。
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,并引 其十六。清代。刘鹗。知耻斯不辱,知足常有馀。岂无负郭田?亦有堆床书。春风茶新苗,雨过还当锄。准拟读书暇,茗饮甘如酥。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...
刘鹗。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。宋代。苏辙。老兄骑骡日百里,据鞍作诗若翻水。忽吟春草思惠连,因之亦梦添丁子。群儿竞长堪一笑,老马卧餐何日起。闻兄尽室皆旧人,见面未曾惟遁耳。迟年最长二十六,已能干父穷愁里。豫儿扬眉稍刚劲,党子温纯无愠喜。我兄憔悴我亦穷,门户久长真待尔。但令戢戢见头角,甑倒囊空定何耻。家藏万卷须尽读,此外一簪无所恃。船中未用废诗书,闭窗莫看江山美。
沁园春 节饮效稼轩体。明代。曹溶。醇酒何为,司马曾言,信陵与游。苦浸淫过量,药翻成病,解排寡效,恩易招尤。纵诞形骸,消磨岁月,从古餔糟少俊流。逃名事,尽辞稽放阮,伶妇堪谋。长安风雪红楼。笑贳去行装乏轻裘。况进前妖女,痴心搔痒,突逢俗客,狂语冲喉。老子如今,绝交书就,封爵何劳署醉侯。书无据,且三杯两盏,权取忘忧。
题浩然阁。宋代。周敦颐。刘侯戴武弁,政则心吾儒。士茂先兴学,子贤勤读书。猷为莫不善,才力盖有馀。西北方求帅,浩然宁久居。
又和忆西湖十绝 其二。明代。夏良胜。倚墙梅绽雨中肥,落弹惊回燕雀飞。见说西湖好风景,不知处士几时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