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枝词·山桃红花满上头。唐代。刘禹锡。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
春天,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,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。
一位姑娘看见了,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,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。
山桃:野桃。
上头:山头,山顶上。
这组诗一共九首,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(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,他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,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,富于生活气息。
参考资料:
1、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
头两句写眼前景色:“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”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,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,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,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,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,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:“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”这两句是对景抒情,用的是两个比喻:花红易衰,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,但不久便衰落;而流水滔滔不绝,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。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。比喻贴切、动人,使人读了,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。南唐后主李煜的《虞美人》词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,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,其实这正是从“水流无限似侬愁”一句脱胎而来的。
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,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,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,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,抒写愁绪,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。全诗比喻新颖别致,形象感强。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...
刘禹锡。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春阴江上偶书。宋代。张嵲。小轩西下俯通津,漠漠春阴日易曛。白气冒山蒸积翠,微风过水聚轻纹。城鸦飞去秋花夕,溪雨收余岸草薰。寂寞何人念羁旅,忧来无数若丝棼。
送侯汝立之东昌。明代。何景明。东郡疮痍日,苍生属此行。二毛犹未见,五马亦为荣。月对河关上,秋从海岳生。向来嵩少约,西望各悬情。
寄远 其三。宋代。吴惟信。雨声入梦江湖阔,暝色分愁草树衰。君亦不来书不去,小楼闲过雁多时。
夜闻湖中渔歌。宋代。陆游。梦回一灯翳复明,卧闻湖上渔歌声。呜呜乍低忽更起,嫋嫋欲断还微萦。初随缺月堕烟浦,已和残角吹江城。悲伤似击渐离筑,忠愤如抚桓伊筝。放臣万里忧国泪,戍客白首怀乡情。峡猿失侣方独宿,沙雁垂翅犹遐征。巴巫竹枝短亭晚,潇湘欸乃孤舟横。世间此恨故相似,使我百感何由平!
赠张伯益。宋代。梅尧臣。张伯益,风义自足常游遨,醉弹琵琶声嘈嘈。雷车急辊蛟龙号,曲终放拨解紫绦。勇气索笔作小篆,李斯复出秦碑高。不数宣王石鼓文,快健欲敌横磨刀。弈棋丝桐且置之,众善多取精神劳。
太湖口远眺四首 其二。清代。秦孝维。笠泽一飞鸟,千帆接素秋。暮烟沉夕丽,知是百花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