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外绿阴千顷,两两黄鹂相应。睡起不胜情,行到碧梧金井。人静,人静。风动一庭花影。
如梦令·门外绿阴千顷。宋代。曹组。门外绿阴千顷,两两黄鹂相应。睡起不胜情,行到碧梧金井。人静,人静。风动一庭花影。
门外有几千顷绿树的树阴,几只黄鹂两两交相呼应。我睡不着,惊醒了,走到碧绿的梧桐树下那口金光闪闪的井旁。我静悄悄的,静悄悄的。突然风一吹,满庭院的花影在风中摇曳。
千顷:形容极其广阔。
黄鹂:即黄莺。
不胜情:感情承受不了。
胜:堪,忍受。
碧梧:碧绿的梧桐树。
金井: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。
庭:是庭院的意思。花影:花的影子。
《如梦令·门外绿阴千顷》写于北宋时期。当时词人刚刚睡醒后,看见了门外千顷绿荫和成双成对的黄鹂这一幅动静结合,相映成趣的画面,触发了词人的诗兴,就写下了这首词。
参考资料:
1、《经典读库》编委会.宋词名家名篇鉴赏: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3.11:第132-133页
这首词中,“门外绿阴千顷,两两黄鹂相应”,过去有人将此句解释成词人先醒过来看到千顷绿荫,再听到树间黄鹂娇声啼鸣,两两应和。今天的学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精准。从后一句“睡起不胜情”来看,词人应是先在睡梦中闻鸟声,被黄鹂的啾啾鸣啼惊醒,随后才向门外张望,看见绿荫绵延的景象。之所以“不胜情”,是因为他被双鸟和鸣的声音惊醒,随后惊觉自己的孤寂,为了排遣忧怀,他走出门去,“行到碧梧金井”。
“碧梧”和“金井”是庭院中的景物,梧桐尚是碧绿的,这一描写呼应上句的“绿阴”。整个庭院中,除了黄鹂的啁啾,再无半点声响,词人虽漫步至碧梧之下、金井之畔,却只感觉到“人静,人静”,周身的环境已是一片幽寂,更兼身边无人,故日“人静”,这就越发突显出词人的孤独。
在一片寂静中,词人正黯然神伤,忽然“风动一庭花影”,更觉此情备幽,难以自胜。词人先叹“人静”,再见“风动花影”,以为是有人到来,细看却发现不是。所谓的“风动一庭花影”,是用以动衬静的手法,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的环境中“睡起不胜情”的愁情思绪。
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: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;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。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,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。
曹组,北宋词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字元宠。颍昌(今河南许昌)人。一说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曾官睿思殿应制,因占对才敏,深得宋徽宗宠幸,奉诏作《艮岳百咏》诗。约于徽宗末年去世。存词36首。曹组的词以\"侧艳\"和\"滑稽下俚\"著称,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,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。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,甚至鄙弃。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,感受真切,境界颇为深远,无论手法、情韵,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。...
曹组。曹组,北宋词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字元宠。颍昌(今河南许昌)人。一说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曾官睿思殿应制,因占对才敏,深得宋徽宗宠幸,奉诏作《艮岳百咏》诗。约于徽宗末年去世。存词36首。曹组的词以\"侧艳\"和\"滑稽下俚\"著称,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,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。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,甚至鄙弃。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,感受真切,境界颇为深远,无论手法、情韵,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。
拟曾晰莫春唱答歌六章 其三。清代。戴亨。物无心而成化兮觉天地之无私。纷欣欣而茂育兮身亦游于化机。人害匪徒兮地害匪宜。
何蒙圣挽词二首 其二。宋代。程俱。五籍纷纶井大春,一言超诣阮参军。王门设醴重经席,藏室雠书老蠹芸。问字毫釐分鸟迹,论文领略到皇坟。他年宿草伤心地,千里衢山隔暮云。
过吴应文墓。明代。顾清。弱龄随伴走红尘,青眼相看独有君。俯仰十年嗟逝水,凄凉今日拜孤坟。英雄有恨文章在,忠信无凭夭寿分。下马不堪重上马,夕阳回首乱浮云。
自省。宋代。徐瑞。闭阁焚香一欠伸,晴窗如镜暖如春。平生自有会心处,后世岂无知我人。漫拄蟲鱼消白日,莫缘炙独或天真。客来指点墙东柏,雪压风欺色转新。
收京三首 其二。唐代。杜甫。生意甘衰白,天涯正寂寥。忽闻哀痛诏,又下圣明朝。羽翼怀商老,文思忆帝尧。叨逢罪己日,沾洒望青霄。
立春前五日史馆对雪二绝 其一。宋代。周紫芝。九天飞下玉花繁,喜入长安十二门。独醉且须温腊酒,迎新又欲带青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