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西西北楼,堪望亦堪愁。山乱江回远,川清树欲秋。
晴明中雪岭,烟霭下渔舟。写寄朝天客,知余恨独游。
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。唐代。于兴宗。巴西西北楼,堪望亦堪愁。山乱江回远,川清树欲秋。晴明中雪岭,烟霭下渔舟。写寄朝天客,知余恨独游。
于兴宗,生卒年不详,唐京兆高陵(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)人,于志宁侄子。(一说河南洛阳人)敬宗宝历二年(826)为东阳县令,宣宗大中七年(853)前后,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,后转洋州刺史,累官至河南少尹。兴宗能诗,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、方干、李朋、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。其为绵州刺史时,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,一时文士如李朋、杨牢、薛蒙、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。事迹散见刘禹锡《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》、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二下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五三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其中《东阳涵碧亭》一诗,实乃方干《涵碧亭》诗之前四句。...
于兴宗。于兴宗,生卒年不详,唐京兆高陵(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)人,于志宁侄子。(一说河南洛阳人)敬宗宝历二年(826)为东阳县令,宣宗大中七年(853)前后,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,后转洋州刺史,累官至河南少尹。兴宗能诗,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、方干、李朋、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。其为绵州刺史时,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,一时文士如李朋、杨牢、薛蒙、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。事迹散见刘禹锡《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》、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二下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五三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其中《东阳涵碧亭》一诗,实乃方干《涵碧亭》诗之前四句。
知宗赠驴肉以膰肉酬之。宋代。王十朋。不骏于乘合见烹,铃斋指动荷分羹。区区膰肉非相报,正恐公为孔子行。
鹧鸪天(渴雨)。宋代。姚述尧。几阵萧萧弄雨风。片云微破月朦胧。田家侧耳听鸣鹳,寰海倾心想卧龙。尧日近,舜云浓。圣仁天覆忍民穷。会看膏泽随车下,只恐诗人句未工。
湖山遣兴。宋代。吴芾。我在小西湖,浩渺仍清旷。大旱未尝枯,久雨亦不涨。灌溉数千顷,无欠亦无长。中有十里荷,花开密相傍。疑若水仙游,波间张供帐。既列万红妆,复陈千彩仗。风细月明时,天香互飘荡。纵有老画师,丹青难仿像。我心如死灰,万事俱废忘。独于此留情,曾不忘一饷。日日绕岸行,踏破屐几緉。无以寄幽怀,诛茅聊小创。开窗面湖光,纳此无尽藏。冀得日临赋,少效陶元亮。用以偿素心,庶不孤雅尚。每自谓生前,足可供酬唱。偶未脱世缘,一出成牵强。红尘四十年,白发三千丈。劳心复劳心,时时婴拙恙。梦寝到湖边,恨无缩地杖。迨今始归休,挂冠老湖上。坐看水中天,依然涵万象。近树与远山,倒引还弥望。惊湍泻两闸,飞瀑来千嶂。沙头鸥鹭集,水面龟鱼漾。似认旧主人,有意来相向。时方夏初临,雨霁天风颺。日影烘微云,水纹生细浪。徘徊至夕阳,迤逦扁舟放。恍觉此身轻,有如在崑阆。我病虽不饮,亦为倾家酿。酒酣逸兴来,怀抱益舒畅。嗟我本寒儒,百种无一样。晚有田与园,所得已过当。今更享此湖,重惭逾分量。是岂人之力,无乃天所贶。惟是顽钝姿,年衰多俗状。尘痕满衣襟,揽镜空感怆。要当尽洗濯,见我本来相。心迹喜双清,从人诧官况。
柳。清代。张祖继。多情爱垂柳,妙手孰传神。临水自怜影,无风亦动人。消磨燕地冷,袅娜楚宫身。更念鹑衣士,年年早报春。
山叟。明代。梁以壮。谁复能拘束,闻骄耳便聋。懒因训鹿豕,老不见兵戎。度月吟梁父,眠云忆谢公。亦知人富贵,汉水乱流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