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尽江南最远山,却寻干越上清滩。
秋晴云锦溪中过,玉石瑰奇一万般。
初上安仁滩清见毛发其中奇石五色可掇拾也从。宋代。晁补之。行尽江南最远山,却寻干越上清滩。秋晴云锦溪中过,玉石瑰奇一万般。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...
晁补之。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。魏晋。傅玄。我所思兮在珠崖,愿为比翼浮清池。刚柔合德配二仪,形影一绝长别离。悯予不遘情如携,佳人贻我兰蕙草。何以要之同心鸟,火热水深忧盈抱。申以琬琰夜光宝,卞和既没玉不察。存若流光忽电灭,何为多念独蕴结。
访偶武孟篬筤轩时武孟制满求仕。元代。吕诚。旧草溪东十里馀,小桃源上见郊居。落红石径和云扫,新绿瓜畦趁雨锄。池上此君宜对酒,门前长者屡回车。此中未让商山老,见说王褒有荐书。
登金牛驿楼。明代。薛瑄。好山四巃嵷,汉水前萦绕。小楼试一登,山水青未了。因思大禹时,洪流方浩渺。乃竭胼胝劳,神功弥八表。岷山在经纪,岷江亦疏导。贡赋分九州,梁州已通道。世传金牛诞,曾不细搜讨。山驿赋短章,将为愚者晓。
山中。宋代。薛嵎。依然木石居,造物任乘除。时事今休问,山中计不疎。泉声增雨后,禽语变春初。吟得诗名世,终身甘荷锄。
哭孟丙 其四。宋代。王十朋。偃蹇衰翁四十馀,梅花溪上结茅庐。窗明几净还如旧,不见儿来觅纸书。
鹧鸪天 被逐二首 其一。近现代。黄绮。起看斜阳晚未收。江山终古几凝眸。惊心睡比风枝鸟,寒骨愁生水国秋。堪僻处,忆前俦。欲凭新雁唤书邮。人前愧朔心期处,旧事都将到白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