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,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。
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,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。
碛(qì):沙石地,沙漠。这里指银山碛,又名银山,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。
黄沙:指沙漠地区。唐刘长卿《送南特进赴归行营》诗:“虏云连白草, 汉 月到黄沙。”
云天:高空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黄帝得之,以登云天。”直下低:往下低落。
言:说。
唐玄宗天宝八载(749年),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,离开京师长安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之职。此诗当作于他这次出塞赴安西途经沙漠之时,时间大约在天宝九载(750年)。
参考资料:
1、周啸天 等.唐诗鉴赏辞典补编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90:330-331
这首诗显示的是作者在大漠上行旅时所望见的景色和所产生的感觉。首句“黄沙碛里客行迷”,是写置身于荒漠中,不仅前路迷茫,不知何往,如韦应物《调啸词》所写的“东望西望路迷”;而且感到心情迷惘,无所归依,如韦庄《菩萨蛮·洛阳城里春光好》词所写的“此时心转迷”。句中的这个“迷”字,与作者的另一首《宿铁关西馆》诗“乡遥梦亦迷”句中的“迷”字一起来看,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、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。
第二句“四望云天直下低”,回应第一句,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,四面远望,天地相接,云天低迷,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。这个“低”,虽属视官的错觉,却是望中的实感。陆游《游修觉寺》诗中的“天向平芜尽处低”句,写的也是这样一个错觉和实感;而岑参所写的,是在西北高原上、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、强烈的感受。
第三句“为言地尽天还尽”,又直承这第二句。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,低与地连,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,天也到了尽头。诗人到达安西后,在《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》诗中还写有“寻河愁地尽,过碛觉天低”两句。“寻河”是虚写,用汉使通西域典故(见《汉书·张骞传》;“过碛”是实写,记自身的历程。“地尽”、“天低”则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。
末句“行到安西更向西”,宕开诗笔,另拓诗境,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,地外仍有地,天外仍有天,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,以见天地之末“尽”。这一收尾也许另有一层意思,如李益的《征人歌》所说:“塞外征行无尽日”,虽然已经抵达安西,征行还不会结束。
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,眼前看到的景色、直觉中构成的印象、内心处触发的感受。岑参的边塞诗,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。这首绝句中所写的“云天直下低”、“地尽天还尽”,也带有夸张色彩。但这种夸张,不是对真实的歪曲,而是对真实的强化,更形象、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、所产生的独特感受。
有些边塞诗,往往经过高度概括,甚或出于凭空想象,所写的景物情事常常共性多,个性少,纵有典型意义,不免陈陈相因。岑参所写,则大都是实地见闻、亲身感受,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,奇葩独放,异境别开,使人眼目为之一新。从这首绝句,也可尝鼎一脔,窥豹一斑。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...
岑参。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送顾道士游洞庭山。唐代。皎然。见说洞庭无上路,春游乱踏五灵芝。含桃风起花狼藉,正是仙翁棋散时。
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,纷纷扰扰十年间,世事何常不强颜,亦欲心如秋水静,应须身似岭云间。意者当时南北扰攘,国家荡析,磨盾鞍马间,有经营之志,百未一遂,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。予暇日来游,因演太白荆公诗意,亦犹稼轩水龙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语也。我望山形,虎踞龙盘,壮哉建康。忆黄旗紫盖,中兴东晋,雕兰玉砌,下逮南唐。步步金莲,朝朝琼树,宫殿吴时花草香。今何日,尚寺留萧姓,人做梅妆。长江。不管兴亡。谩流尽、英雄泪万行。问乌衣旧宅,谁家作主,白头老子,今日还乡。吊古愁浓,题诗人去,寂寞高楼无凤凰。斜阳外,正渔舟唱晚,一片鸣榔。
沁园春 保宁佛殿即凤凰台,太白留题在焉。。元代。白朴。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,纷纷扰扰十年间,世事何常不强颜,亦欲心如秋水静,应须身似岭云间。意者当时南北扰攘,国家荡析,磨盾鞍马间,有经营之志,百未一遂,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。予暇日来游,因演太白荆公诗意,亦犹稼轩水龙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语也。我望山形,虎踞龙盘,壮哉建康。忆黄旗紫盖,中兴东晋,雕兰玉砌,下逮南唐。步步金莲,朝朝琼树,宫殿吴时花草香。今何日,尚寺留萧姓,人做梅妆。长江。不管兴亡。谩流尽、英雄泪万行。问乌衣旧宅,谁家作主,白头老子,今日还乡。吊古愁浓,题诗人去,寂寞高楼无凤凰。斜阳外,正渔舟唱晚,一片鸣榔。
除夕前一日溪岸晚步 其三。宋代。韩淲。小醉归来处,陶然度夕阳。一溪波汎汎,半岭树苍苍。岁晚身何用,春新意欲狂。只宜同判断,柳外百花光。
江南行。唐代。陈标。水光春色满江天,蘋叶风吹荷叶钱。香蚁翠旗临岸市,艳娥红袖渡江船。晓惊白鹭联翩雪,浪蹙青茭潋滟烟。不怕江洲芳草暮,待将秋兴折湖莲。
挽李待制浦五首 其二。宋代。赵鼎臣。晚持安世橐,早挂隐居冠。子贵年方壮,家严色更难。古今成俯仰,歌哭异悲欢。泪滴新阡上,风吹不肯乾。
不为探梅负雪游,故园新立小洋楼。未防溪冻陷人足,那管风寒射我眸。
暂忘客身仍浪迹,尽招乡党共欢瓯。临歧先把衣冠拂,恐载一车离别愁。
重修故宅竣工吾兄弟数人冒雪赴乡设宴时淩晨六点道路尽冻。清代。陈忠平。不为探梅负雪游,故园新立小洋楼。未防溪冻陷人足,那管风寒射我眸。暂忘客身仍浪迹,尽招乡党共欢瓯。临歧先把衣冠拂,恐载一车离别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