恨无端报晓何忙。
唤却金乌,飞上扶桑。
正好欢娱,不防分散,渐觉凄凉。
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?
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?
惊却鸳鸯,拆散鸾凰。
犹恋香衾,懒下牙床。
蟾宫曲·晓起。元代。徐琰。恨无端报晓何忙。唤却金乌,飞上扶桑。正好欢娱,不防分散,渐觉凄凉。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?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?惊却鸳鸯,拆散鸾凰。犹恋香衾,懒下牙床。
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,怎不叫人心头着恼?
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,在云树间挂得高高。
欢情正浓,不想分别时刻已到,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。
千金良宵,再添数刻时分,老天又何必计较?销魂时节,就是多饶一更,想来也不妨大道。
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胆跳,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。
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,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,挨一刻一刻是好。
金乌:太阳。旧传日中有三足乌,故以“金乌”代日。
扶桑:神树名。《山海经》说它高三百里,植于咸池之中,树上可居十个太阳。
闰:在正常的时间中再增加出时间。阴阳:大道,此指道理。
牙床:象牙床。
参考资料:
1、天下阅读网.蟾宫曲·晓起
这首曲中的“晓起”,意味着男女情侣的“惊却”与“拆散”。起首一句点出“晓”字,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心绪。晨鸡报晓,本不值得大惊小怪,作者在前着一“无端”,在后怨一“何忙”。前者说明了“欢娱”的投入,后者则预示了“分散”的逼近。“唤却金乌,飞上扶桑”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,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。这是作者《青楼十咏》中的一首,因为是露水夫妻,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。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,感情可谓深挚。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,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。因此作者选上这样的题目,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,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。
作者将“晓起”的“起”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,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、分别在即的背景,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、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,构思颇为新颖。尤其是“好良宵”、“喜时节”两句对仗,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。以后贯云石有《红绣鞋·欢情》:“挨着靠着云窗同坐,偎着抱着月枕双歌,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。四更过情未足,情未足夜如梭。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。”末句颇为人称道,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。
徐琰(约1220~1301年),字子方(一作子芳),号容斋,一号养斋,又自号汶叟,东平(今属山东省)人。元代官员、文学家,“东平四杰”之一。少有文才,曾肆业于东平府学。元代东平府学宋子贞作新庙学,请前进士康晔、王磐为教官,教授生徒几百人,培养的闫复、徐琰、孟祺、李谦等号称元“东平四杰”,学成入仕后,皆为元初名宦。...
徐琰。徐琰(约1220~1301年),字子方(一作子芳),号容斋,一号养斋,又自号汶叟,东平(今属山东省)人。元代官员、文学家,“东平四杰”之一。少有文才,曾肆业于东平府学。元代东平府学宋子贞作新庙学,请前进士康晔、王磐为教官,教授生徒几百人,培养的闫复、徐琰、孟祺、李谦等号称元“东平四杰”,学成入仕后,皆为元初名宦。
过严州章村放歌。宋代。杨万里。石崖削得瘦到筋,半点也无尘土痕。正如狻猊走得渴,下赴江水一口吞。严滩过却乌龙觜,两岸秋山夹秋水。舟中小酌亦不遑,眼底生愁失苍翠。尖峰已自刺大虚,峰头更立玉浮屠。好山千只复万只,家里门前一只无。
感事。清代。胡延。青油幕底客弹冠,博士留秦羡美官。四野共知温树好,三秋那识井梧寒。引绳可碍狂夫直,榜户常教冷眼看。太息水平风忽险,更从何处觅任安。居兰处鲍总相宜,台底频加十二棋。金瓮不妨垣外耳,白云常染镜中丝。同园忽长弹蕉竹,落釜应惭煮豆萁。犹幸九渊龙喜睡,探珠回首纬萧时。
游元阳观。宋代。胡寅。矫首元阳观,峥嵘度十年。忽逢尘外客,因访洞中仙。横蹑修蛇路,低看破衲田。萦纡篁竹岭,窈窕碧松川。抚石斋坛古,围棋烧劫迁。谅无翻榼术,安得远庖烟。擗尽苍麟脯,弹余别鹤弦。晴香烘拆蕊,暝色绕归鞭。太白浮桥上,孤灯炫马前。黄冠纷雨散,紫盖杳云连。鸟爪休爬背,鸾骖漫拍肩。子真随处隐,何必大罗天。
将还越留别豫章诸公。唐代。独孤及。客鸟倦飞思旧林,裴徊犹恋众花阴。他时相忆双航苇,莫问吴江深不深。
黔阳九日。明代。薛瑄。黔阳九日意何如,北望神京万里馀。行院已无人送酒,故园应有雁传书。铁冠不向秋风落,黄菊仍沾晓露舒。霜满南天消恶气,锦囊何必佩茱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