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马驮经事已空,断碑残刹见遗踪。
萧萧茅屋秋风起,一夜雨声羁思浓。
宿白马寺。唐代。张继。白马驮经事已空,断碑残刹见遗踪。萧萧茅屋秋风起,一夜雨声羁思浓。
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,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。
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,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。
白马寺: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。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68年),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。
白马驮经: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(今印度)求佛法,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,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,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,白马驮经即指此事。典出南北朝《汉法本内传》与北魏杨炫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四:“白马寺,汉明帝所立也,佛入中国之始。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。帝梦金神,长丈六,项背日月光明。金神号曰佛。遣使向西域求之,乃得经像焉。时白马负经而来,因以为名。”
刹(chà):佛寺。
萧萧:风声。
羁思:即羁旅之思。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。
参考资料:
1、肃静,阿华编,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,中国书店,1992.01,第84页
2、王曙著,新编唐诗故事集 黄河长江亲情篇,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,2001.1,第193页
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发生“安史之乱”,当年十二月,叛军攻陷洛阳。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,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,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,白马寺也未能幸免。经过这次浩劫,当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其寺,在感慨万千中,便写下了这首《宿白马寺》诗。
参考资料:
1、洪丕谟,佛诗三百首,江苏文艺出版社,1993年08月第1版,第106页
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。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,一“空”一“见”的鲜明对比,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,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。接着,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。破旧的茅屋,萧萧的秋风,沙沙的雨声。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;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,“浓”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。至此,伤时之恨,身世之感、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,因而使此诗成为继《枫桥夜泊》后的又一写愁名篇。对比《宿白马寺》和《枫桥夜泊》两首诗,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:两者写的都是秋天,前者为“秋风起”,后者为“霜满天”;两者均写到夜晚,前者为“一夜雨声”,后者为“江枫渔火”;两者都写到愁苦,前者为“羁思浓”,后者为“对愁眠”。
张继(约715~约779)字懿孙,汉族,襄州人(今湖北襄阳人)。唐代诗人,他的生平不甚可知。据诸家记录,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(公元七五三年)的进士。大历中,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盐铁判官。他的诗爽朗激越,不事雕琢,比兴幽深,事理双切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。他的最著名的诗是《枫桥夜泊》。...
张继。张继(约715~约779)字懿孙,汉族,襄州人(今湖北襄阳人)。唐代诗人,他的生平不甚可知。据诸家记录,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(公元七五三年)的进士。大历中,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盐铁判官。他的诗爽朗激越,不事雕琢,比兴幽深,事理双切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。他的最著名的诗是《枫桥夜泊》。
皇太子生辰诗三首。宋代。马廷鸾。煌煌炎宋兴,奕世开燕谋。建隆圣人出,庚年宝运周。祥符帝子生,巳月神光流。稽首颂储君,昭哉遹嘉猷。吹铜协乾阳,主鬯弥千秋。星晖狼弧低,海润青齐收。金轮整鹤驾,玉觞侍龙楼。无逸能为寿,乾乾谨时休。
久雨快晴侍杨尚书燕镇远楼。宋代。程公许。瘴雨弥旬快作晴,小山香馥晚风清。高秋幕府间书檄,落日江山拥旆旌。形势自应专一面,关河犹示息交枰。雅知牧御须才望,盍早还朝洗甲兵。
读白玉蟾修仙辨惑诸论漫述四篇 其四。明代。郭之奇。我有长生诀,总归方寸穴。我有不死方,下士闻且咥。飘缈月宫仙,当年曾盗窃。虚府聚寒辉,丹华散远冽。无明火自销,不夜光难灭。此象落人间,颇断红尘热。冰心在玉壶,始闻真白雪。风轻云散时,鸟弄花开节。秋水似神清,春山供意悦。玄芽秀玉房,金粟垂丹阅。岂烦爻卦添,漫许刀圭设。我闻至要言,如听广成说。蟾杵药初团,寒炉灰乍揭。能使月珠成,未妨天宝泄。
五月十一夜作 其八 玉蝴蝶。近现代。卢青山。人来人去依稀,梦影与云霏。只是不能悲,斜阳万里晖。绕帘双燕归,独立是阿谁?惆怅雨深时,飞花万种痴。
祁四衍曾为余筑咏归处于绿水园。明代。曾仕鉴。绿水园深借卜居,一区元亦称吾庐。喧忘车马便高枕,业在江湖得著书。夜半商歌竽籁接,雨中春服薜萝疏。向来鹿性今还癖,五岳三山信所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