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眺丛台上,孤城秋暮时。
绮罗言已寂,芳草暗含滋。
泣露蒐移堞,衔花雀隐枝。
忽闻雍里曲,并落照眉池。
登丛台。明代。茅坤。一眺丛台上,孤城秋暮时。绮罗言已寂,芳草暗含滋。泣露蒐移堞,衔花雀隐枝。忽闻雍里曲,并落照眉池。
茅坤(1512~1601)明代散文家、藏书家。字顺甫,号鹿门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,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。嘉靖十七年进士,官广西兵备佥事时,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。茅坤文武兼长,雅好书法,提倡学习唐宋古文,反对“文必秦汉”的观点,至于作品内容,则主张必须阐发“六经”之旨。编选《唐宋八大家文抄》,对韩愈、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。茅坤与王慎中、唐顺之、归有光等,同被称为“唐宋派”。有《白华楼藏稿》,刻本罕见。行世者有《茅鹿门集》。...
茅坤。茅坤(1512~1601)明代散文家、藏书家。字顺甫,号鹿门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,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。嘉靖十七年进士,官广西兵备佥事时,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。茅坤文武兼长,雅好书法,提倡学习唐宋古文,反对“文必秦汉”的观点,至于作品内容,则主张必须阐发“六经”之旨。编选《唐宋八大家文抄》,对韩愈、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。茅坤与王慎中、唐顺之、归有光等,同被称为“唐宋派”。有《白华楼藏稿》,刻本罕见。行世者有《茅鹿门集》。
元夕寓淞行台 其二。宋代。陈炜。沽来春酒已无多,行酒青衣不解歌。浮世几回灯火夕,如何长在客中过。
山居即事。宋代。严羽。稍欣入林深,已觉烦虑屏。霜果垂秋山,归禽度岚岭。纷纷叶易积,漠漠云欲盛。涧户寂无人,松萝窅然暝。惟闻山鸟啼,月出柴门静。终岁寡持醪,延欢聊煮茗。群书北窗下,帙乱谁能整。
狐裘。明代。徐渭。狐裘赊去止三金,大海投鱼两岁沈。鹰马趁风嫌未急,檐阶负日苦长阴。歌闻未必如金石,肘见真应捉领襟。犹喜雪宵看信国,发冲冠顶汗淋淋。
思隐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董嗣杲。岌嶪愁城不可攻,三年心事入秋空。虚名已出诸公右,往事都归一笑中。植杖耘田思北墅,补炉煮药老西风。临归自照凉池影,不与初来面目同。
点绛唇 题铁峰妹回文诗。清代。谈印梅。纨扇回文,灵心巧把天衣剪。绝非针线。云锦成章璨。小字瑶笺,细读还如面。伊人远。碧空霞卷。烟树溪山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