笃谨宁违俗,清淳不近名。
几多岐上泣,独自吉中行。
岁晚露沾草,山空霜满荆。
南溪后月夜,的的为谁明。
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挽诗二首。宋代。魏了翁。笃谨宁违俗,清淳不近名。几多岐上泣,独自吉中行。岁晚露沾草,山空霜满荆。南溪后月夜,的的为谁明。
魏了翁(1178年—1237年) ,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大臣。嘉熙元年(1237年)卒,年六十,赠太师、秦国公,谥文靖。魏了翁反对佛、老“无欲”之说,认为圣贤只言“寡欲”不言“无欲”,指出“虚无,道之害也”。推崇朱熹理学,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。提出“心者人之太极,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”,强调“心”的作用,又和陆九渊接近。能诗词,善属文,其词语意高旷,风格或清丽,或悲壮。著有《鹤山全集》、《九经要义》、《古今考》、《经史杂钞》、《师友雅言》等,词有《鹤山长短句》。...
魏了翁。魏了翁(1178年—1237年) ,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大臣。嘉熙元年(1237年)卒,年六十,赠太师、秦国公,谥文靖。魏了翁反对佛、老“无欲”之说,认为圣贤只言“寡欲”不言“无欲”,指出“虚无,道之害也”。推崇朱熹理学,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。提出“心者人之太极,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”,强调“心”的作用,又和陆九渊接近。能诗词,善属文,其词语意高旷,风格或清丽,或悲壮。著有《鹤山全集》、《九经要义》、《古今考》、《经史杂钞》、《师友雅言》等,词有《鹤山长短句》。
病榻消寒杂咏 其二。清代。钱谦益。中年招隐共丹黄,栝柏犹余翰墨香。画里夜山秋水阁,镜中春瀑耦耕堂。客来荡桨寻闲咏,僧到支筇话夕阳。留却中州青简恨,尧年鹤语正悲凉。
使至三姓咽面。唐代。张宣明。昔闻班家子,笔砚忽然投。一朝抚长剑,万里入荒陬。岂不服艰险,只思清国雠。山川去何岁,霜露几逢秋。玉塞已遐廓,铁关方阻修。东都日窅窅,西海此悠悠。卒使功名建,长封万里侯。
增字渔家傲。清代。史承谦。辘辘车轮催去急,挑尽残灯,旅恨重题壁。月色濛濛霜暗湿,行不得,鸡声人语都寒色。垂鞭已过交河北,且解雕鞍,暂把征尘拭。一盏村醪何处觅,垂柳侧,又欹茸帽风前立。
次姚宪佥原礼韵简明上人古镜六首 其二。明代。陶宗仪。接流晴灌菊,陟巘昼扪萝。地僻经行少,心閒兴趣多。瘦筇县树底,坏衲晒岩阿。清盥无馀事,因笺證道歌。
咏史二十一首 其三。明代。刘基。野马不豢食,疆受组与羁。低头衡轨下,各自东西驰。秦人任法令,斩艾尊君师。六合始一家,恩爱巳乖离。一旦山东客,揭竿以为旗。叫呼骊山徒,天下响应之。素车拜轵道,谁复为嗟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