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”国破家亡词转工。转眼宣和归寂寞,燕山亭子泣残红。
开封宾馆偶忆汴京旧事感赋 其四。近现代。王季思。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”国破家亡词转工。转眼宣和归寂寞,燕山亭子泣残红。
王季思(1906-1996),学名王起,字季思,以字行。笔名小米、之操、梦甘、在陈、齐人,室名玉轮轩,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。浙江永嘉人,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,从小就热爱戏曲。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、文学史家,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。他重新整理《西厢记校注》,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《桃花扇传奇》。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《中国文学史》以及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》与《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》,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,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,被誉为“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”。...
王季思。王季思(1906-1996),学名王起,字季思,以字行。笔名小米、之操、梦甘、在陈、齐人,室名玉轮轩,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。浙江永嘉人,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,从小就热爱戏曲。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、文学史家,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。他重新整理《西厢记校注》,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《桃花扇传奇》。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《中国文学史》以及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》与《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》,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,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,被誉为“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”。
登淮南楼。宋代。吕本中。楼上西风日脚斜,楼前广道更人家。高林稍稍变黄叶,细草重重冒白花。薄酒尚堪绕舌本,故人何事走天涯。蓬笼只繫南亭下,乞与寒江整钓车。
琴鹤楼。清代。王又曾。湖上青山太不情,年年冷笑行人行。寺门老柳争舒眼,看尽别离浑不管。琴鹤楼,何不移去荒溪之侧穷严幽,我不复见何怨尤。乃当湖山花木最佳处,葡萄深杯酾红油。一时朋友自胶漆,万古弟兄曾劝酬。黄垆黄垆非少壮,不须邻笛增恓怆。成佛生天本是虚,求官作达夫成妄。西冷依旧好风烟,回首经今十年。吟魂醉魄难呼取,独立西江三板船。
忆秦娥。明代。王凤娴。长歌咽。芳魂不返徒悲切。徒悲切。寒烟苍树,为将愁结。乌栖哑哑人声绝。伤心一片中天月。中天月。可怜犹照,旧妆空阙。
勉学诗 其六。明代。方孝孺。莫驱屋上乌,乌有反哺诚。莫烹池中雁,雁行如弟兄。流观飞走伦,转见天地情。人生处骨肉,胡不心自平。田家一聚散,草木为枯荣。我愿三春日,垂光照紫荆。同根而并蒂,蔼蔼共生成。
依韵酬毋湜推官。宋代。范仲淹。圣门非入室,文阵敢争盟。不意栖云阁,何才隶月卿。珍群怜未至,霄鹗引修程。直舍有仙味,秘庭无俗声。午阴宫树绿,宵刻禁锺清。奉製歌三秀,称觞听六英。恩辉孤易感,交结淡难成。新发鉴中改,旧山天际横。缨思渔父濯,春伴隼旟行。桃浪观秦塞,薰风省舜城。几多兴废迹,重叠古今情。进退思先觉,蹉跎畏后生。见诒如美衮,欲报管英琼。净揖澄江练,高窥抉露茎。复惊闻正始,终仰辅登闳。好励图南志,翱翔览四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