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生得遇唐虞圣,为政仍逢守令贤。纵得无能闲主簿,嬉游不负艳阳天。
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四。宋代。程颢。有生得遇唐虞圣,为政仍逢守令贤。纵得无能闲主簿,嬉游不负艳阳天。
程颢(1032-1085), 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...
程颢。程颢(1032-1085), 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
赠霓裳十二首 其十一。明代。胡应麟。七香霞佩午珊珊,骏马金羁照玉颜。跋扈飞扬湖海上,前身莫是李东山。
持宪节登戴溪亭赋诗。宋代。芮煇。溪山之兴无时尽,兴尽名亭意可知。出岫孤云含细雨,投林宿鸟爱深枝。风流已是千年事,公案今成七字诗。短棹悠然随所适,人生出处要如斯。
和宁川冷渡。宋代。赵希逢。解鞍饱有山林兴,入耳都无市井声。一榻萧然谁是伴,琴樽相对太清生。
歌声凄怨。是几度诉春,春都不管。感绿惊红,颦烟啼月,长是为春消黯。玉骨瘦无一把,粉泪愁多千点。可怜损,任尘侵粉蠹,舞裙歌扇。转盼。尘梦断。峡里云归,空想春风面。燕子楼空,玉台妆冷,湖外翠峰眉浅。绮陌断魂名在,宝箧返魂香远。此情苦,问落花流水,何时重见。
喜迁莺·歌声凄怨。宋代。高观国。歌声凄怨。是几度诉春,春都不管。感绿惊红,颦烟啼月,长是为春消黯。玉骨瘦无一把,粉泪愁多千点。可怜损,任尘侵粉蠹,舞裙歌扇。转盼。尘梦断。峡里云归,空想春风面。燕子楼空,玉台妆冷,湖外翠峰眉浅。绮陌断魂名在,宝箧返魂香远。此情苦,问落花流水,何时重见。